阚晓教授在报告中总结了HBV RNA的临床应用经验:1、口服Nas抗病毒治疗,HBV-DNA效果好,HBV RNA效果差;2、PEG-INFα抗病毒治疗HBV RNA效果好,HBV DNA效果差;3、HBV DNA阳性,还是HBV RNA阳性,或者两者都是阳性,抗病毒效果差;4、HBV DNA与HBV RNA双阴性,更容易实现e抗原的转阴;5、HBV RNA助力慢乙肝抗病毒精准诊疗。
李俊峰教授结合最新的专家共识指出,AFP-L3%是AFP的重要补充,可用于鉴别AFP升高的性质(良性/恶性),结合不同的临界值,有助于早期筛查HCC、补充筛查小肝癌,对HCC进行辅助诊断、病程监测和预后判断。基于中国多家医院临床获得的肝细胞癌临床数据为依据,C-GALAD II肝癌风险预测模型表现出较好的诊断效能。
李俊峰教授报告《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(AFP-L3%)及数字AI诊断模型C-GALAD Ⅱ在肝癌管理中的应用》
张清格教授分享了AFP、AFP-L3%用于肝癌患者治疗后随访监测的病例,随着治疗的好转,AFP、AFP-L3%也随之下降,说明AFP-L3%用于患者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。
张清格教授报告《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用于肝癌早筛治疗病例1例》
李文华教授分享了慢乙肝患者随访中AFP、AFP-L3%和DCP监测发现早期肝癌,并通过监测AFP、AFP-L3%和DCP指导治疗的病例,说明肝癌三项不仅可用于肝癌筛查和早期诊断,同时对治疗效果和复发监测具有重要价值。
李文华教授报告《慢乙肝患者长期随访分享病例2例》